media_reports傳媒報導


父母作示

父母作示範 訓練寶寶自理
撰文:胡麗珊
 
欄名:親子廊
 
小朋友自理能力好,有助他們及早適應校園生活。育有兩歲三個月孩子的梁生梁太,由《從 0 歲開始》一書的教導啟發,自囝囝嬰兒期便執行穩定有秩序的生活節奏,1 歲起教服從指令、培養自理。下周開始上幼稚園的 Aydan,在父母持之以恒的管教下,已是位自理小巨人。
 
若家長有正確的方法和目標教導,小朋友也能很早建立自理能力。Aydan 兩歲前已懂用完整句子與人溝通,他這天與攝記有問有答,因知道要拍照,會開心地聽指令快速到鞋櫃找鞋子、收拾玩具。其新校服要扣很多鈕扣,雖然手仔未夠力,但仍很想嘗試,不會總想媽媽代勞。他可以按玩具箱子分類去放好玩具及書本,半小時內獨自吃完飯,過程專心,最叫人驚訝是廁所有一張小摺椅,他可以自己打開、踏上去按動沖水掣,示範日常的如廁程序。爸爸謂按沖水掣是祖母教了一次後,小朋友想學,又聽到有人讚便很快掌握步驟。
 
需親自指導
 
梁生梁太是基督徒,很注重孩子品格,自小朋友懂性已教他守規和自理。梁太謂:「所有小朋友都鍾意學新東西,例如收拾玩具、放好自己的鞋子等,最初我和先生自己做一次,讓兒子觀察,然後由他自己做一次,經過兩、三次的練習他便懂得了。」
 
梁生補充,孩子好奇心好強,常常模仿他們工作。「有些事他不可能一次學懂,但我們不怕煩,慢慢教他。」他們笑言不覺得兒子能力特別高,但頗享受教育他成長的過程。「男仔能早學會自理,有基本說話能力,自信心也會高。」
 
生活瑣碎事看似簡單,然而對幼兒來說都是挑戰。為預備返學,小朋友最近學拉書包拉鏈、背書包、執書包等。「這些動作也有一定難度,教了很多次才成功。因孩子不習慣背部有東西,不願意背,故一開始先把他心愛的玩具放入書包,再鼓勵他嘗試。我們有時會把教自理當遊戲,與小朋友一起比賽,一齊做,多讚他,邊做邊教如何做得快和好。」
 
製作時間表
 
梁太在孩子歲半前是全職媽媽,笑謂見過不少孩童不能一氣呵成吃飯,要扭計落地,讓工人追吃飯,故很早留意兒子的吃飯問題和禮儀。「專心吃飯是訓練得最多時間的環節,但卻是很重要的習慣。我們把桌面弄得乾淨,不開電視,也沒有放玩具,他明白要吃完才能落地,慢慢把時間加長,今天已可待在飯桌旁 1 小時,出外吃飯也沒問題。」
 
他們看過一本育兒天書《從 0 歲開始》,按書中指引製作孩童起居時間表,今天全家人包括祖母、姐姐也會合作遵守時間表。「按時間表訂定生活,這會令小朋友很有安全感,知道自己下一步會做的事。」
 
家中有一定的規矩,例如檯角不會有膠貼、廚房不放圍欄。爸爸謂要教孩子明白家規,小朋友才有意識自我控制。「家規包括不能入廚房,他有時犯了,便要入房管教,他要明白自己犯了甚麼錯,道了歉我們擁抱表示接納,並說原諒他,待他情緒平復才離開。孩子有時仍愛拋東西,但良好習慣不可能一朝一夕教到。有時我們體罰,體罰只是打手,也會用罰他面壁站立一會兒,等他知道界綫。」
 
Aydan 快將開學,他們謂孩子識新朋友不用擔心,因上教會兒童主日學時已學懂了輪候、分享,但返學要排隊、自己去廁所、洗手,故需及早教好他。
 
爸爸在網上買了一個可以裝在水喉的水管道具,讓水出來時有如瀑布。我們用遊戲引導他洗手,說我們去玩噴水池。此外,他現在剛剛學刷牙,雖然刷得未必夠乾淨,但起碼願意做。」媽媽謂下一步想設計乖寶寶積分榜,會用漂亮貼紙作媒介,目的是鼓勵好行為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用圖像製作時間表
 
資深幼兒教育專家李麗梅博士指出,自理能力反映兒童成長期間自我的建立,開始不倚賴成年人,要自己做,自己嘗試探索環境,獨立完成一件事。例如兩歲的小朋友已可以用吸管杯飲水、用叉子吃東西、脫衣(沒有扣上鈕扣的);3 歲可以倒水、自行吃飯、在成年人指導下收拾玩具。
 
自理能力欠佳,孩子會較被動、缺信心,嚴重的會有行為問題,而自理與孩子的內控和認知能力有關,時間表和圖像都是有助建立內控能力的工具,比說話較能清晰顯示家長的要求。
 
李博士指出,訓練孩子時大人可以多用遊戲,如唱首收拾歌,引導孩子收玩具,或請他們為玩偶換衣服。教守規時大人必須了解 2 至 3 歲孩子的社會能力和認知能力發展,才能讓孩子快樂而主動的遵守規則。她舉例,Aydan 的家規是不可入廚房,爸媽可以在廚房門口貼一個他熟悉的公仔(例如公仔以雙手打交义),每次他想進入廚房,在門口指一指符號,他不入的話,就給他一個 like。
 
家長若要製作時間表顯示每日起居活動的流程,也可以圖畫代替文字,圖畫要愈簡單愈好,並由兩三項開始增加,應用時間表時大人要說明講解,指導幼兒孩子完成活動,如起床、刷牙等。每完成一項,便給予肯定,除了用貼紙標示,也可寫下孩子喜歡的符號。「一天活動完成後,可和孩子回顧一下過程,做得到的再予以肯定,做不到的和孩子想想原因。將流程表掛在當眼位置,常給予提示,獎勵可按孩子的個人興趣,例如多玩 10 分鐘,最重要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對!」